三明:红色沃土 绿色康养
来源:东南网    时间:2023-05-09 11:45:51

东南网5月9日报道(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马丹凤 通讯员 刘才恒 杨颖)

3月底以来,按照“将特色历史文化融入”的共识,泰宁锦江国际度假酒店设计方案进行了再修改、再完善、再补充。

作为三明市“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整合提升”的重点项目,泰宁锦江国际度假酒店建成后,将补齐当地旅游业没有高星级酒店的短板,对当地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和带动效应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三明,山明水秀;金湖,碧水丹山。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“以文塑旅,以旅彰文”,三明市以旅游资源整合提升为抓手,重点推动以泰宁大金湖为区域中心,涵括泰宁、建宁、将乐三县的“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”项目,打造旅游龙头品牌,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。

抢抓沪明对口合作重要机遇,三明按照市场运作原则,由三明市、县两级国有企业牵头,与上海锦江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泰宁县合资成立“福建环大金湖发展有限公司”。沪明文旅部门将在革命文物保护、文博资源共享、文旅联合宣推、产业项目开发、文化艺术交流、专业人才培养等六大方面深入开展对口合作。

“五一”假期五天,三明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19.6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14.42亿元,按可比口径分别为2019年同期的120.85%、136.86%,假日文旅消费显示强劲复苏态势,成为近年来最火爆的“五一”假日文旅市场。

红色文化赋能青山绿水

三明是毛主席诗赞“风展红旗如画”的中央苏区核心区、中央红军长征的四个出发地之一。保护、利用红色资源是三明的重要使命和独特优势。

4月7日,宁化县曹坊镇下曹村革命旧址群又迎来一批200余人的研学团队。下曹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是宁化红色教育培训的重要现场教学点。

过去,由于未理顺文旅产业发展机制,守着“富矿”,知名度却难以提升。今年,宁化县大力实施“红色村”党建示范提升工程,通过培育头雁队伍、壮大集体经济、赋能基层治理等一系列举措,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“红色力量”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“红色村”品牌效应日益凸显。

“目前已投入3600余万元,完成12处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物修缮,开办‘红军食堂’,种植油菜花,成立乡村振兴人才驿站、写生摄影研学基地等,初步形成游玩、餐饮、住宿、娱乐等新业态。”下曹村党支部书记曹朝荣说。

与此同时,下曹村还建立“村党组织—网格片区党组织—村民小组党小组—党员中心户”四级联动体系,引导退休党员、居民党员、在职党员主动认领“网格区”,累计帮助解决征地拆迁等问题60余个。

如今,前来下曹村开展红色教育、主题党日、研学团建的学员或游客,每年可达3万多人次,曹坊淮山、湿籽花生、辣椒酱等土特产成畅销产品,23户村民吃上“旅游饭”。

建好“红色村”,打造好现场教学点,丰富了宁化红色教育培训的教学内容,提升了红色教育培训的实效。2021年,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成立。截至目前,已有95个中央、省、市机关和单位系统在宁化建立党性教育培训基地,共举办培训班568期、培训学员7万余人次。

挖掘红色文化,发展红色文旅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(三明段)六大重点基础工程和35个重点项目建设,2022年度共完成投资10.6亿元,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6.31%,累计完成投资22.39亿元。

文旅康养助力乡村振兴

“这里山清水秀,空气清新,很是养人……”近日,在清流县天芳悦潭度假村,刚结束旅程的上海游客黄女士称赞不已。

天芳悦潭立足锗泉水、地方文化等资源优势,2019年以来,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、上海市总工会认定为“全国劳动模范疗休养基地”和“上海市劳动模范疗休养基地”。沪明对口合作以来,三明还有6家单位被上海市总工会认定为“上海职工疗休养基地”。

近年来,清流当地围绕“文旅+”思路打旅游特色牌,整合县域红色、绿色等旅游资源,重点围绕“一心两翼三线”发展格局,以天芳悦潭度假区为龙头,串点连线林畲毛泽东旧居纪念园、赖坊樱花园等景区。

“我们根据不同的特色打造不同的文旅产品。”清流县文旅局局长欧阳盛增介绍说,清流县已在林畲镇石下村、嵩溪镇元山村、龙津镇拔里村和龙津镇大路口分别打造了“石下·芬芳俚”“元山·原味好”“拔里·集美时”和“大路·清韵间”四个不同的乡村振兴文化IP品牌。

在这条全程48公里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带上,一辆“集美号”观光小火车徐徐行驶着。每逢节假日,龙津镇拔里村的“森林伐育火车夜游+森工文化”项目就颇受游客青睐。“我在朋友圈看到拔里这辆很有年代感的小火车,特意来体验。”游客张女士说。

沉浸式旅游新方式给慕名而来的游客黄广留一家带来了美好的印象:“在林畲镇毛泽东旧居、革命历史纪念馆和‘初心小镇’,我们学习、传承红色历史,晚上在石下村欣赏‘石下听泉’和音乐灯光秀晚会,一天行程满满当当,收获丰厚。”

这些特色品牌,丰富游客的体验,勾起乡亲们的回忆,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。“我们村通过‘党支部+合作社+公司+农户’模式,带动大家一起吃‘旅游饭’。”拔里村党支部书记张前国说,去年国庆试营业以来,村里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,营收50余万元,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,37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,实现村民、村集体 “双增收”。

X 关闭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亚洲手机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22870号-9   联系邮箱:553 138 77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