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世说新语》:“微博”里的魏晋风流(子曰诗云)
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海外版    时间:2023-04-07 10:32:07


(资料图片)

三国时期著名文人团体——“竹林七贤”中有位叫刘伶的,特别爱喝酒。有一天他又想喝了,找媳妇儿要酒。刘夫人把酒具砸毁掉,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:“你喝得太多了,这不是养生之道,对身体不好,要赶紧戒酒!”

刘伶说:“你说得太对了,但我不能自己说不喝了,得在鬼神面前立誓。你赶紧准备些酒肉,以备祷告。”

刘夫人很高兴,觉得老公听话了,准备了好酒好肉,放置在神像面前,请刘伶来发誓。

刘伶跪下祈祷说:“天生刘伶,以酒为名。一饮一斛,五斗解酲。妇人之言,慎不可听。”说完就把酒肉吃喝进肚了,醉倒在地。

按照刘伶的说法,他每次喝酒得喝上几十公斤才能尽兴。古时候酒的度数虽不高,但喝这么多水也受不了啊。这当然是十足的夸张,但由此可以看出刘伶这个人放旷的性格,你不让我喝,我偏要喝到极致。

看了这个原文不过110字的小故事,会让人觉得刘伶这个人有意思,跟夫人绕圈子讨酒喝,颇有些家庭情趣。

这样的故事,在《世说新语》中比比皆是。《世说新语》是南朝宋刘义庆所撰,分德行、言语、政事、文学等36门,上自东汉、下至东晋,记载了不少历史人物的轶事琐语,涉及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哲学、宗教、文学、美学等领域。

今天,新媒体勃兴,有趣的短文字最受青睐。比如微博,成为各种短言论、小故事的集散地。《世说新语》好像是天生为此而生的,全是一小段一小段文字组成,用寥寥几句话,不过几十字,顶多上百字,讲个小故事,品评人物,抒发情怀,或赞赏,或吐槽,或感慨,或猎奇,展现出当时人的风貌、思想和社会的风俗、习尚,是很好的历史资料。加上文辞简朴隽永,多出金句,尤为人所称道。

比如全书第一条第一句:“陈仲举言为士则,行为世范,登车揽辔,有澄清天下之志。”“澄清天下”一语恰如其分地表现出陈仲举志向高远、精神超迈的气质。

还有去国怀乡、感慨国事的名场面。东晋大将桓温北征,路过一地,看到之前在此为官时种的柳树,长得都很粗大了,慨然说:“木犹如此,人何以堪!”树都长这么大了,时间都去哪儿了?

还有表现神韵悠然、高情远致的桥段。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住在山阴县的时候,有一晚下大雪,他睡醒了,打开房门,拿酒来喝;眺望四方,一片皎洁,于是起身徘徊,朗诵左思的《招隐》诗,忽然想起老友戴安道。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。王徽之立马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。船行了一夜才到,到了戴家门口,王徽之没有进去,原路返回。别人问他什么原因,王徽之说:“吾本乘兴而行,兴尽而返,何必见戴?”意思就是,我兴致起来了,想见老朋友了,于是说走就走,但是兴致中途没了,那就不见他了。

更有记奇闻轶事的。阮氏一族的人都很能喝酒。一天,阮咸来到族人中聚会。大家不再用普通的杯子倒酒喝,换成用大酒瓮装酒,众人围成一个圆圈,面对面大喝一通。当时有一群猪也挤进来喝酒。他们就把上面那层被猪喝过的酒撇掉,不管不顾地接着喝。

今天我们常说“魏晋风流”,正可以从《世说新语》中得到鲜活的体认。胸襟洒落、宠辱皆忘、识量清远……皆是魏晋风流名士的特征。

今人看微博,没有隔阂感。但看魏晋“微博”时,因为当时的人、事距今太远,如果没有注解,《世说新语》的不少故事就会不甚了了,难以读懂。

还好,《世说新语》问世后不到百年,南朝梁刘孝标为之作注,所引经史杂著400多种、诗赋杂文70余种,史料补缺的主旨非常明显。

比如《世说新语》中有这么一则故事,有人问顾恺之:“您写的《筝赋》跟嵇康的《琴赋》比,哪一篇更好?”顾恺之说:“不会鉴赏的人认为我的文章后出就遗弃它,鉴赏力强的人则会因为它高妙新奇而推许我。”

从这个回答可以看出顾恺之对自己的文章和才华很有自信,毫不谦虚。为了补充证明这一点,刘孝标连引3条史料。其中,第三条引《续晋阳秋》最有意思:“顾恺之喜欢吟咏诗歌。他与谢瞻的官署相连,每当二人一起值班,顾恺之就在夜里站在月光下吟咏诗篇,谢瞻在一旁赞叹。顾恺之于是更加卖力地吟咏,忘了疲倦。谢瞻想睡觉,就叫人代替自己站着。顾恺之不觉有异,一直吟咏到天亮。”

对于《世说新语注》,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说:“所引诸书,今天十分之九都没了,靠着这个注才流传下来一些。因此,《世说新语注》与裴松之《三国志注》、郦道元《水经注》、李善《文选注》,都为考证家所推重。”四大名著大家都很熟悉,而这四种注也可称得上是“四大名注”。这是题外话了。

X 关闭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亚洲手机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22870号-9   联系邮箱:553 138 779@qq.com